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本号 · 一起思考
作者:徐吉军,新媒体:汉唐智库!
2025年7月27日,俄罗斯海军节,普京在核潜艇“波扎尔斯基大公”号的入列仪式上,以极具象征性的演讲重申了海基核力量的战略地位。
同一时间,俄罗斯唯一现役航母“库兹涅佐夫”号却被官方宣布“封存”,或将报废出售。
据此,中国战略学者认为,俄罗斯在经济上从来不是一流大国;俄乌战争打成如今这个鬼样子,军事层面也已经不是一流大国。
金灿荣在文章中指出,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退役意味着俄罗斯将告别航母时代。从俄罗斯自身角度出发,只要核武器数量比美国还多,它就是一流军事大国。但其他国家认为,俄罗斯连一场乌克兰战争都打得费劲,早已算不上一流军事大国。
金灿荣的观点一经发布,迅速引发热议和争论。
然而,仔细剖析俄军的实际军事家底、战场表现及战略地位,我们有理由认为金灿荣的结论过于片面甚至误导。
一、航母并非衡量大国军事地位的唯一标准!
金灿荣之所以断言俄罗斯沦为二流,主要依据是俄罗斯现役唯一航母“库兹涅佐夫”号即将退役,告别航母时代象征着战略影响力的削弱。诚然,航母作为远洋投送能力的核心载体,是大国海军力量的重要象征,但绝非衡量整体军事大国实力的唯一指标。
金灿荣的论断是以航母作为一流军事大国的唯一指标,显然把海军的地位抬到了至高地位。这种观点在海权至上的三百年里一直是军事真理,但随着太空技术的发展,导弹技术的进步,海军在面对全天候卫星跟踪和导弹锁定时已经很难具有绝对生存力。航母只是舰载机的载体,本身并不具有战斗力,一旦被卫星锁定遭遇导弹饱和攻击,被击沉的可能性很大。
如果大国进入全面军事对抗,航母战斗群的生存能力将面临有史以来以来最危险的局面。
航母在面对中小国家时,能够通过综合战力的压制,避免遭遇生存威胁。这就意味着大国海军依然能够利用航母编队对弱国形成威慑。
近年,中国依然在不断建造航母编队,远期目标是打造一支完全对标并超越美国的海军。而除了中美之外,没有哪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制造能力可以支撑如此规模的舰船编队。
单从海军规模来看,中美已经是世界第一阵营,除了中美之外,其他所有国家都可以视为二流阵营。
然而,大国军事力量不止是海军一种,还包括陆军、空军、火箭军、无人作战军团、卫星信息战部队等多兵种。
俄罗斯作为一个拥有1.7万公里陆地边界的大陆国家,战略重点历来偏重于陆军和战略核力量,而非远洋航母群。历史上俄国海军规模始终小于陆军和空军,受限于地理环境和战略需求,航母只是战术和象征性力量。
俄罗斯并非单纯靠航母投送全球力量,战略威慑重心在于核武器及陆基、空基导弹部队。大量投入在洲际弹道导弹(ICBM)、战略轰炸机和潜射弹道导弹(SLBM)上,构成核威慑三位一体。
正是依靠强大的核威慑,俄罗斯才能够遏制美国的军事冒险意图。
这才是衡量一流军事大国最核心的指标。
因此,用单一航母退役,断言俄罗斯丧失一流军事地位,忽视了俄军全局,容易陷入误判。
二、俄罗斯军事力量世界前列!
从军队规模、武器装备、作战能力等多个维度来看,俄罗斯依旧是世界军事强国中的佼佼者。
据“Global Firepower”(GFP)2024年最新统计,俄罗斯现役军人约150万人,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。
装备种类和数量庞大:俄罗斯拥有世界第一的陆军装备数量,包括坦克约5700辆(世界第一)、装甲车近3万辆;火炮及多管火箭炮总计1.3万余门;导弹发射车辆3000余套。空军则拥有近4300架各型飞机,位居全球第二。
战略核力量规模领先:俄罗斯拥有约6000枚核弹头,总库存甚至超过美国(两国均为约6000枚,但俄罗斯实际部署数量略多)。核潜艇、战略轰炸机和洲际导弹构成坚实的战略核威慑。
这些数据体现了俄罗斯军事实力的硬核基础。
与北约国家相比,俄罗斯军力非但未退化,反而依然是全球前三的军事大国之一。
三、俄乌战场的复杂现实!
俄乌战争成为检验俄罗斯军事实力的重要场域。
尽管俄军在战争中暴露出战术陈旧、后勤薄弱、信息战能力不足等问题,战斗形态与现代高技术战争有所差距,但俄军依旧展现了顽强作战能力:
1、战线长度空前:俄乌战线东西跨度超过1000公里,涵盖北至波罗的海,南抵黑海,形势极其复杂。俄军能在如此广阔且地形多变的战线上,维持百万以上兵力集结,显示强大的动员和部署能力。
2、战略防御与局部攻势并存:俄军不仅守住了克里米亚、顿巴斯和其他战略要地,还在2023年开始展开反攻,目前已经占领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相当于3.5个台湾岛,7个北京市的面积。
3、乌克兰战争被视为西方对俄代理人战争,50多个国家联合支持乌克兰,综合实力总和远超俄罗斯。然而俄国依靠1.4亿人口、2.17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国力抗住了美国北约乌克兰等57个国家16亿以上人口、90万亿美元经济规模国力的战略攻击。
4、俄国拥有约1.4亿人口,国民在面对战略威胁时仍能维持高强度动员,表明军民融合战略成效显著。
综合来看,俄军虽非完美,但绝非一场现代战争都打得费劲就能贬损的。
俄乌冲突是21世纪爆发的一场高科技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战争,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,上演了一场极其复杂、全面且高强度的军事对抗。
俄军不断主动调整适应战争,具备难以忽视的学习能力和韧性。
四、硬实力支撑持续力!
金灿荣指出俄罗斯经济非一流大国,意指经济规模不足以支撑其军事野心。确实,俄罗斯经济体量不及美中欧,但不应忽略特有的资源禀赋和国家战略资源优势。
人口资源:俄罗斯人口约1.4亿,位居世界第九,人口结构虽面临挑战,但依旧是较大规模的兵源库。
经济体量:2024年俄罗斯GDP约2.17万亿美元,这种统计方法并不得到俄罗斯的认可,目前俄罗斯更倾向于购买力统计法。在能源出口依赖高的背景下,俄罗斯能源收入支撑国家财政和军费开支。
能源与资源禀赋:作为世界最大能源出口国之一,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、天然气、矿产资源,战略物资充裕。
经济韧性与国际战略调整:面对西方制裁,俄罗斯经济进行调整与转型,依靠资源出口和自主军工产业链,保证军工生产和补给持续。
因此,尽管经济总量不足西方核心国家,但俄罗斯仍拥有硬实力支撑军事持续作战的国力基础。
五、大国战略影响力!
军事力量的评价不能孤立于战场数据和装备数量,更应纳入国际政治与战略大局。
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握有否决权,能影响国际重大决议,在全球地缘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影响。多年以来,俄罗斯与中国联手推动多极化世界秩序,抗衡西方霸权,并不孤立。
俄罗斯的核武库与大规模陆军、空军力量相结合,依然能够确保对美国的战略威慑。
诚然,俄罗斯军队存在明显不足,但是俄军通过实践检验,积累了宝贵的现代战争经验,为军队重塑和战术调整奠定了基础。
目前,俄罗斯正在积极推进军改和技术升级,未来军力不可小觑。
金灿荣以俄罗斯航母退役断言其已沦为二流军事大国,存在明显逻辑缺陷和视角偏颇。
俄罗斯依旧拥有庞大且综合的军事力量,凭借战略核威慑、庞大常规武装、丰富的资源与国力,依然是全球前三军事强国。
对俄罗斯军事地位的判断,应建立在全面、系统的战略视角之上,而非片面以单一装备指标为准。
在全球战略格局剧变之际,更应以理性和全局视角,准确评估俄国的军事实力与战略影响力。
上海股指期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