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之冕的《写生册》是明代花鸟画中“兼工带写”的典范之作,这部绢本设色册页以22.9×24.4厘米的精巧尺寸,将自然生灵的瞬息之美凝练为永恒。作为“勾花点叶派”的开创者,周之冕以独特的技法体系,在画史中镌刻下属于自己的艺术坐标。
册中十幅小景,如《河浦鸳鸯》《石榴斗鸡》等,皆以“勾花点叶法”为核心:以细劲的铁线描勾勒花瓣轮廓,再以水墨或淡彩点染叶片,形成“骨法用笔”与“没骨写意”的完美融合。在《芭蕉奇石》中,芭蕉叶以浓墨点染,叶脉却以淡墨勾勒,通过墨色浓淡的对比,既表现出叶片的厚重质感,又赋予其随风摇曳的动态;而《水仙雉鸡》中的水仙,则以纤细的游丝描勾出花瓣,再以淡绿晕染,将水仙的清雅之姿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这种技法突破了传统工笔的刻板与写意的恣肆,在“工”与“写”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。
周之冕的“写生”绝非简单的摹形,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。他家中蓄养禽鸟,朝夕观察其饮啄飞止之态,这种“格物致知”的精神使他的画作充满生机。在《斗鸡》一开中,两只公鸡剑拔弩张,羽毛根根毕现,眼神中透露出决斗前的紧张与凶悍;而《石榴斗鸡》中的石榴,则以没骨法点染而成,果实饱满欲裂,与公鸡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,既展现了自然的丰饶,又暗含“多子多福”的吉祥寓意。这种对生命细节的捕捉与提炼,使他的画作超越了“形似”的层面,达到了“神似”的境界。
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画家,周之冕的《写生册》洋溢着浓厚的文人气息。册中设色淡雅,以“鲜雅”为宗,避免了浓艳的俗气;构图则多取折枝小景,通过疏密、虚实的对比,营造出空灵的意境。在《秋林山鸟》中,画家以淡墨勾勒山石,再以赭石轻染,表现出秋日的萧瑟;而山鸟则以浓墨点染,与背景形成强烈对比,既突出了主体,又赋予画面以层次感。这种“以简驭繁”的构图方式,正是文人画“逸笔草草,不求形似”精神的体现。
周之冕的“勾花点叶法”不仅开创了明代花鸟画的新风格,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清代恽寿平的“没骨花卉”、近代陈之佛的工笔花鸟,皆可从中窥见其技法脉络。而《写生册》中“以形写神”的创作理念,更成为后世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。
上海股指期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